作為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減排與資源化利用備受全球關注。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尤其利用二氧化碳生產可降解塑料技術的問世,大大提高了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循環(huán)經濟的能力。然而,5月上旬的實際調查采訪卻出乎記者意料: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國內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產業(yè)進展遲緩。
“由于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成本高,價格高,銷售比較困難,因此,我們暫時停止了生產。”5月7日,河南南陽天冠集團有關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說。事實上,據記者了解,除了天冠之外,目前國內已經實現規(guī)模化生產的4套二氧化碳降解塑料裝置,均未達產達標。一些地方強力推介的二氧化碳降解塑料招商項目,也大多難以落實。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產業(yè)化和推廣應用正遭遇三大難題。
難題之一:成本壓力太大。目前我國開發(fā)成功的二氧化碳降解塑料技術主要有4種,即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以稀土配合物、烷基金屬化合物、多元醇和環(huán)狀碳酸酯組成的復合催化劑為核心的高效脂肪族聚碳酸酯制備技術;中科院廣州化學所的以納米催化劑為核心的二氧化碳與環(huán)氧丙烷反應生產全降解塑料技術;天津大學的以稀土絡合催化劑為核心的二氧化碳與環(huán)氧氯丙烷共聚反應生產脂肪族聚碳酸酯技術;廣東中山大學的以高效納米催化劑為核心的環(huán)氧丙烷高效合成聚碳酸亞丙酯樹脂技術。在這4種技術中,實現了產業(yè)化的有3種,依次是采用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技術建成投產的內蒙古蒙西高新科技集團3000噸/年、中海石油化學股份公司3000噸/年降解塑料項目,采用廣東中山大學技術建成投產的河南南陽天冠集團5000噸/年項目,以及采用中科院廣州化學所技術建成投產的江蘇玉華金龍科技集團金龍綠色化學有限公司2000噸/年降解塑料項目。
由于這些項目規(guī)模小,項目所用催化劑要么是稀土系催化劑,要么是納米催化劑,目前只能小批量生產,產量低、價格貴。此外,項目所需主要原料之一環(huán)氧丙烷和環(huán)氧氯丙烷價格也很高,再加上不菲的新產品推廣費用,導致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最終成本高達18000元/噸以上。在石油基塑料價格隨石油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企業(yè)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已經影響到企業(yè)的正常經營。
難題之二:需求小銷售難。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居高不下的成本,支撐其價格始終高于石油基塑料1.5~2倍。加之其熱穩(wěn)定性、阻隔性、加工性與石油基塑料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其只能在食品包裝、醫(yī)療衛(wèi)生等有特殊要求的極少數領域使用,無法在需求巨大的薄膜、農地膜等領域推廣應用。不僅如此,即便在有限的食品包裝、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也面臨聚乳酸、聚乙烯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降解塑料的沖擊與競爭,使得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消費市場十分狹小,產品銷售困難。
難題之三:投資風險大。“就單位產品投資額而言,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項目的投資額比煤制油還高,一個1萬噸/年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項目,往往需要1.4億元以上的資金投入,單從經濟效益考慮,項目的投資風險是很大的。”廣州天成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陸斌說。中海石油化學股份公司和內蒙古蒙西高新集團負責人也坦承,如果不計算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保效益,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項目根本不賺錢甚至會賠錢。
這一點,眾多二氧化碳降解塑料招商引資項目“只響雷不下雨”的結果也是最好的佐證。據記者了解,2007年底至今,雖然吉林、河南、遼寧、江蘇、廣東、寧夏等省區(qū)先后推出18個累計80萬噸/年二氧化碳降解塑料招商項目,但目前實施的只有廣州天成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一家。
對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遭遇的“叫好不叫座”尷尬,業(yè)內專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廣東中山大學孟躍中教授表示,他和他的研究團隊根據天冠5000噸/年裝置運行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暴露的問題,已經設計出更加優(yōu)化的工藝流程,并研發(fā)出第二代性能更好的納米催化劑,這些成果已經通過實驗室裝置驗證,將用于正在建設的廣州天成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1萬噸/年項目和將要建設的河南天冠集團2.5萬噸/年項目,預計可降低生產成本60%,提高其產品競爭力。
陜西省石油化工行業(yè)辦公室副主任胡海峰建議:國家應從節(jié)能減排與環(huán)保的戰(zhàn)略高度,加大對包括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在內的循環(huán)經濟項目的政策扶持與財稅優(yōu)惠,推動二氧化降解塑料技術進步和產業(yè)發(fā)展。他說,隨著我國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二氧化碳的排放成倍增長。據預測,到2012年,僅煤化工領域產生的二氧化碳就將超過3.5億噸/年。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和煤炭資源的浪費,需要國家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